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中央财政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不计入财政赤字。
李克强强调,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决不允许截留挪用。要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一般性支出要坚决压减,严禁新建楼堂馆所,严禁铺张浪费。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各类结余、沉淀资金要应收尽收、重新安排。要大力提质增效,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一定要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
这笔资金的规模、用途、以及可能带来的效果,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我国历史上第三次发放特别国债
据了解,特别国债并非用于弥补财政赤字,而是专款专用,扶持特定重大项目,往往与解决重大金融或改革问题高度相关,一般是以提高收益为主要目标。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三次发行特别国债,前两次发行分别于1998年和2007年,额度分别为2700亿和1.55万亿(2017年的发行是2007年的续发操作,规模达6954亿)。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南方都市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请联系我们,谢谢】